注册会员  |  会员登录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公众号
公众号
微博
微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会员中心 > 会员专区 > 中国船舶
会员专区

中国船舶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 2021-04-13 22:09:55   浏览:5135次   [收藏]

1集团简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3.7430亿元。CSSC是中国船舶工业的主要力量,旗下聚集了一批中国最具实力的骨干造修船企业、船舶研究设计院所、船舶配套企业及船舶外贸公司,共有约60家独资和持股企事业单位,产品涵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等主要船型和液化天然气船(LNG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造船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业。在军船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我国海军所有主战舰艇和军辅船装备,是中国海军装备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民船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能够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适航于任一海区的现代船舶。产品种类从普通油船、散货船到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化学品船、客滚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天然气船(LNG)、超大型油船(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类民用船舶与设施,船舶产品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新的世纪,CSSC提出了“五三一”奋斗目标,即在2005、2010年分别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再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CSSC将重点建设好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和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到2015年,造船能力将由现在的400万吨提高到1400万吨,产品涵盖液化天然气(LNG)船、豪华游船等高技术船舶。


在做大做强造船主业的同时,CSSC积极发展壮大修船业、船用配套以及钢结构等非船业务。目前,CSSC已进入航运、航天、建筑、电力、石化、水利、环保、冶金、铁路、轻工等二十多个行业,形成集装箱、大型钢结构、冶金设备、陆用柴油机组、压力容器、B超等一批重点产品。CSSC多元化经营的领域,已涉及贸易、航运、金融、房地产、桥梁建设等领域,已发展成为在中国造船行业独占鳌头,在多个行业领域内快速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船集团公司于2012年7月中旬启动了“青年英才工程”[1]。8月15日,与西北工业大学船舶系统工程部签字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9月19日,与江苏省政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字共建江苏科技大学[2]。这是中船集团公司加强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对推动集团公司实现破局发展、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发展历程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源于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3]。


一、船舶工业(管理)局时期(1950.10~1953.1)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程望、邓存伦先后任局长。


二、第九工业管理局时期(1958.2~1963.8)


1958年2月,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局。1960年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2月,第九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总局。邓存伦、赵启民、边疆先后任局(总局)长。


三、第六机械工业部时期(1963.9~1982.5)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业总局从第三工业机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方强、边疆、柴树藩、安志文先后任部长。


四、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时期(1982.5~1999.6)


1982年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同时撤销,柴树藩任董事长,冯直、胡传治、张寿、王荣生、徐鹏航先后任总经理


五、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999.7~)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国务院任命陈小津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7月,谭作钧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宏任党组书记、副总经理。2010年7月,胡问鸣任党组书记、副总经理。


人民网北京2012年8月8日电(记者马丽)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消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胡问鸣同志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问鸣在7月的该集团公司党组扩大会上发表讲话,并特别提出要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持发展不动摇,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实现集团公司的破局发展。


2016年4月16日,中国船舶发布公告,子公司外高桥造船拟联合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在上海投资设立一家中船邮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邮轮研发设计以及相关配套研制。


2017年9月26日晚间,中国船舶发布公告,称因控股股东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涉及公司资产重组,公司股票将自27日起停牌。[4]


2017年12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同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完成了公司制改制,已于2017年11月10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企业名称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变更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5]


3建设思路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作出重要批示,这些批示不仅极大地激励了广大造船职工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斗志,而且为中船集团公司新世纪的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中船集团公司党组抓住机遇,经过多次研究,把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三一”发展又提前了6年,即在2005年、2010年进入世界造船集团“五强”、“三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到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集团。


与此同时,中船集团公司加快了调整整合的步伐。目前,已经形成了“谋发展、大跨越”的优势格局,上海长兴工程和广州龙穴工程启动,为集团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前不久科技日报头版刊登的题为《世界造船先锋舍我其谁》文章,反映了中船集团公司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船舶工业的前途。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企业大发展的重要基础。优质的企业文化是中船集团公司发展壮大的支撑。为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确定上下共同认可的集团价值观和主要理念,提炼造船人的光荣传统,升华为集团统一的文化,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团结在集团大旗下,为集团新一轮创业发展做出新贡献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既是集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集团文化的基础,更是统一整个集团员工的思想基础。它主要包括:集团的目标、精神、宗旨、价值观和集团的经营、管理、质量、人才、道德等理念。


二是规范员工言行,修订员工行为规范。这既是反映员工文明程度的需要,也是员工的行为准则,更是体现员工综合素质的标志。要分层次地制定集团总部和下属各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规范: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的规范,以及各类或主要岗位(工种)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是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既是有利于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各种机制,也是约束员工顾全大局、严以律己的各种规章制度,更是熏陶、培养员工不断进步的内部环境。


四是塑造优秀的集团形象。集团形象由主体系统和具体形象两部分构成。主体系统包括:集团公司的司徽、司旗、司歌、标准字、广告语等标识性的东西。具体形象包括: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外观形象、发展形象、员工形象和精神动力等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各有形象目标和形象要求。


五是明确主抓机构,明确职责,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之中。


六是加强教育和培训,使集团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员工能自觉接受并落实到行动中。


七是建立健全文化传播网络,通过各种会议、报刊、宣传园地、活动等载体广泛传播,特别是通过对外宣传活动广为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船舶工业,统一中船集团公司的外部形象。


4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集团持续稳定发展不竭的动力和灵魂。中船集团公司作为特大型军工企业,政治上要保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能畅通无阻地执行,经济上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设卓越的军工企业文化,是中船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永恒的追求。


企业文化是根植于企业土壤,与企业共生共息的特有的一种产物。中船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大多数是历经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风雨的军工企业。长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新时期军工精神,铸就了中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为适应集团公司的更大发展,自2001年起,集团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研究,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完成的阶段性工作如下:


(一)开展调研,推动集团文化建设


为建设富有生机和具有时代特色的集团企业文化,2001年,集团公司向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下发“企业文化建设状况问卷调研提纲”。通过问卷调查,发掘出“不断创新是企业百年发展的灵魂”的江南核心价值观和“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沪东中华精神、“同舟共济,创造奉献”的广船精神以及“创业、奉献”的三线军工精神等。同时,集团公司组织企业文化建设课题调研组,先后赴宝钢集团、上海航天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及青岛海尔集团等企业,实地学习考察这些企业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效果、经验,并就如何建设适应中船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企业文化,在上海组织了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党政领导参加的专题座谈会,研讨并提出了中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框架。


(二)确立集团标识:CSSC


CSSC(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缩写),即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SSC”具备了醒目、简约、内炼的风格,同时,在国内外船东中已享有良好的信誉。中船集团公司成立后,明确CSSC为集团公司标识,并注册登记。目前CSSC成为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员工增强集团意识、增强全局意识的重要标志,深入人心。这为我们今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统一集团标识,抓好集团的“视觉识别系统”,展示集团的外观形象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确立“学习、创新、落实、提高”的集团文化理念


中船集团公司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在实践中总结提出了“学习、创新、落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八字方针”,不仅有效地推进了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使中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了坚实的根基,为构筑统一的中船集团文化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中船集团公司正在逐步总结、提炼涵盖企业目标、企业环境、企业形象、企业管理、企业精神五个方面的集团文化体系。


(四)制订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提升企业形象


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的职业道德建设目标,是培养和树立良好员工形象的基础。中船集团公司根据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2002年初,制订下发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提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基本要求、总体目标;明确“爱岗敬业,诚信协作,技能精湛,用户至上,奉献社会”中船集团公司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基本规范内容。基层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的通知精神,引导广大员工积极践行集团公司职工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并抓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机,把构建世界一流造船集团、推进本单位改革发展、构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几年来,各单位从职业道德建设入手,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培养第一造船集团的内在素质,建立了各工种的岗位规范、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的企业还概括和提炼了岗位职业道德口号,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易记、易传的特点。广大员工积极参加各种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正在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责任、诚信、合作、服务、效益、自立等意识,为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新形象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五)创新活动载体,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特定的企业在长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受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建设优质的企业文化,适应中船集团公司更大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总结基层企业文化经验,同时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健康高雅、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丰富企业文化内涵。1999年以来,中船集团公司京直单位和上海、广州、九江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因地制宜,开展了先进评比、岗位练兵、技能大赛、健身活动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凝聚了人心,锻炼了队伍,进一步培育、塑造了新时期船舶工业员工的优良形象,为实现集团公司“531”发展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建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网、《船舶文化》网及《中国造船网》和各基层单位局域网,使宣传工作进入新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在近年的改革和发展中,思想观念方面又有了新的转变,这种观念转变包含着观念创新,而观念创新又推动着管理创新、各项工作的创新,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5公司缺点

1、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提炼不够。企业文化是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总结和提炼并被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集团文化是实施大集团战略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中船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发展历史各不相同,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但是,集团公司目前对整合各企事业单位独有的企业文化,提炼和提升集团公司的集团目标、集团精神、集团理念、集团作风、集团形象、集团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等做得还不够。


2、党群工作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配合得不够。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集团公司战略调整而不断丰富、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提炼和提升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确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效运行,需要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


3、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够。企业文化的提炼和提升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保障,今后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确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




 
 
 
会员中心
 

会员单位

服务项目

入会申请

 
1 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2023-03-06

2 习近平: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23-03-14

3 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3-03-01

4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
2023-03-21

5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2023-03-22

6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2023-03-13

 

网站首页 | 研究院简介 | 研究院领导 | 主要职能 | 特约研究员

北京领航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www.cserw.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B座10L 咨询热线: 010-66037882/66086641 邮箱:qigaiyjy@126.com

Copyright © 2007-2021 , All Rights Reserve 网站建设:搜扑互联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1023613号